綠水青山的國家戰略、生態技術及經濟學

作者:編著 王 浩 李文華 李百煉 呂永龍 伍業鋼 嚴晉躍 侯立安 俞孔堅 傅伯傑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
定價:HK$188
頁數:304頁
裝幀:平裝
開本:16
語種:中文繁體
ISBN:9789888763672

本書是生態環保領域的院士專家數年來科學研究探索的智慧結晶,從水生態治理技術、生態保育與生態發展、未來能源系統、水安全保障技術的創新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綠色發展和生態城市建設路徑、「生態中國和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技術與商業模式、可持續發展、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與功能、綠水青山的經濟學等方面,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如何指導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作了詳細闡述和論證,並結合他們多年研究與探索的成果和經驗,提出中國發展的新模式,為全球生態安全貢獻中國智慧。

目錄

綠水青山的國家戰略與水生態治理技術 001

1.1   綠水青山的國家戰略  002

1.2   綠水青山的水生態治理技術     006

1.2.1 水是生態系統的控制性要素     007

1.2.2 治水實踐的科學思辨  008

1.2.3 治水理念指引與生態流域  010

1.2.4 科技創新引領生態流域建設     015

1.3   政府和科學家對「綠水青山」的責任    017

1.3.1 政府對「綠水青山」的責任     017

1.3.2 科學家對「綠水青山」的責任 017

1.4   對浙江省「五水共治」的認識與建議    018

論綠水青山的生態保育與生態發展戰略 023

2.1   全球生態環境的問題  024

2.2   生態科學發展的里程及生態問題的反思 027

2.2.1 生態科學發展的里程  027

2.2.2 生態問題的反思  027

2.2.3 我國的生態問題  028

2.3   中國生態治理的措施及戰略     029

2.3.1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029

2.3.2 退化生態系統恢復      030

2.3.3 生態系統管理      031

2.3.4 全球變化的適應與應對     032

2.3.5 區域可持續發展  032

2.4   進一步發揮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033

2.4.1 理念創新      033

2.4.2 技術創新      035

2.4.3 制度創新      036

綠水青山的國家戰略與未來能源系統的關係 041

3.1   能源系統的轉型  042

3.1.1 全球能源系統的變化  042

3.1.2 能源系統轉變的驅動因素  044

3.1.3 瑞典解決發展與排放問題的經驗     048

3.1.4 瑞典生態城案例研究  050

3.2   未來清潔能源系統      052

3.2.1 實現能源系統的新維度     053

3.2.2 智慧能源系統      055

3.2.3 智能分佈式能源系統  056

3.3   未來能源系統的展望  059

「綠水青山」理念引領水安全保障技術的創新發展   063

4.1   政策背景             064

4.2   我國水安全概況  064

4.2.1 保障水安全是基本的民生問題 064

4.2.2 對水安全的認識不斷深化  065

4.2.3 水資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  066

4.2.4 初步構建了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體系    067

4.3   我國水安全面臨的挑戰     068

4.3.1 水資源約束趨緊  068

4.3.2 水質自然本底條件較差     069

4.3.3 水污染嚴重   070

4.3.4 城市黑臭水體問題突出     070

4.3.5 水生態功能退化  071

4.3.6 淨水技術有待提高      074

4.4   「綠水青山」理念引領水安全保障技術創新發展       075

4.4.1 踐行「綠水青山」理念,推進創新發展 075

4.4.2 統籌規劃,推動水環境長效治理的創新機制 076

4.4.3 綜合治理黑臭水體的創新技術路線 077

4.4.4 進一步完善飲用水相關法律及標準 077

4.4.5 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和完善激勵政策 078

4.4.6 開源節流,保障水資源量足充盈     079

4.4.7 污染防控,確保源潔流清  081

4.5   聚焦前沿,創新水安全保障技術     082

4.5.1 面向未來建設深度處理水廠及保障飲用水安全    082

4.5.2 建立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保障體系 084

4.5.3 提高水體非常規污染物的處理能力 084

4.5.4 強化膜分離機理研究  084

4.5.5 深化納米技術適用性研究  085

美麗鄉村建設             087

5.1   美麗鄉村概念      088

5.1.1 綠水青山與美麗鄉村  088

5.1.2 美麗鄉村建設發展歷程     088

5.2   美麗鄉村發展理念      089

5.2.1 中國發展模式2.0版     089

5.2.2 浙江湖州「生態+」    090

5.3   美麗鄉村是一個複合生態系統 091

5.3.1 複合生態系統概念      091

5.3.2 山、水、林、田、湖的複合生態系統:萍鄉市麻山生態新區規劃  091

5.3.3 美麗鄉村與傳統民居改造  097

5.4   美麗鄉村建設的生態技術與商業模式    102

5.4.1 浙江溫州三垟濕地      102

5.4.2 北京房山區琉璃河濕地     103

5.4.3 海南文昌凌村河  105

5.4.4 山東青島膠州灣濕地規劃  106

綠水青山與綠色發展和生態城市建設路徑    109

6.1   為甚麼我們要選擇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之路?    110

6.2   發展路徑的選擇問題  113

6.3   城鄉的融合與生態現代化  119

6.4   資源城市轉型      122

綠水青山與「生態中國和美麗中國」建設    125

7.1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126

7.2   「美麗中國建設」與「生態建設」 126

7.3   策略一:「反規劃」建立生態基礎設施,即海綿城市的基礎設施,綜合解決問題     128

7.4   策略二:新美學,大腳美學,大自然美學,景觀生態系統美學      129

7.4.1 與洪水為友:金華燕尾洲公園 129

7.4.2 回歸生產:瀋陽建築大學  130

7.4.3 珍惜足下文化與遺產,循環再生—中山岐江公園       131

7.4.4 最少干預:秦皇島湯河紅飄帶 132

7.4.5 讓自然做工:天津橋園     132

7.4.6 綠色海綿營造水彈性城市:哈爾濱群力國家濕地公園       133

7.4.7 景觀作為生命系統:上海後灘公園 134

7.4.8 集成案例一:遷安三里河11千米城市河流綜合治理    135

7.4.9 集成案例二:六盤水明湖濕地—海綿系統綜合解決生態環境問題  135

7.4.10     集成案例三:三亞的城市雙修 136

7.4.11     集成案例四:浙江浦江縣浦陽江     138

7.4.12     生態城市從家做起:低碳之家 139

7.5   結語139

建設綠水青山的生態技術  141

8.1   為甚麼是以水動力為基礎、以水質(地表III類水)為目標       142

8.1.1 水動力的力量      142

8.1.2 水質的階段性目標      143

8.2   水生態治理工程技術措施  144

8.2.1 河床三維坑塘水系系統     144

8.2.2 濕地島嶼的空間格局  146

8.2.3 效仿自然的跌水堰沉澱及曝氧 148

8.2.4 生態駁岸及三道防線的設計     149

8.2.5 土壤微生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系統的構建      150

8.2.6 原位微生物激活素的投放  151

8.3   綠水青山先行示範小鎮:湖北荊門愛飛客生態小鎮綠水青山生態工程設計  154

8.3.1 項目簡介      154

8.3.2 目標與理念   155

8.3.3 生態策略及技術建議  155

8.4   綠水青山先行示範區:眉山市東坡區聖壽片區傳統民居聚落片區改造  159

8.4.1 項目介紹      159

8.4.2 目標與理念   160

8.4.3 生態建設技術措施      160

論綠水青山與可持續發展  165

9.1   人類面臨的問題  166

9.2   基於生態系統彈性(Ecosystem Resilience)的生態環境認知     172

9.3   「綠水青山」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174

9.4   「綠水青山」可持續發展的實踐     177

綠水青山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與功能    181

10.1 生態系統服務      182

10.1.1     生態系統服務的概念  182

10.1.2     國際熱點與前沿  183

10.2 生態文明185

10.2.1     生態文明闡述      185

10.2.2     發展階段      186

10.3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面臨挑戰     187

10.3.1     我國生態面臨問題      187

10.3.2     生態系統管理滯後      189

10.3.3     生態服務功能格局與變化  191

10.4 城鎮生態系統特徵與變化  197

10.4.1     長三角生態服務格局變化  198

10.4.2     快速城鎮化過程及其特點  198

10.5 構建生態系統服務和生態安全格局 202

打造綠水青山的商業模式  205

11.1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經濟發展的理念    206

11.2 「綠水青山」提升城市的土地價值 207

11.2.1     重慶市大渡口區伏牛溪濕地公園及體育公園策劃       207

11.2.2     重慶市大渡口區伏牛溪濕地公園及體育公園建設經濟分析      210

11.3 「綠水青山」提升城市的品質 214

11.3.1     溫州市三垟濕地概念性規劃     215

11.3.2     溫州市三垟濕地建設經濟分析 215

11.4 「綠水青山」打造與城市建設的融合    216

11.4.1     北京房山區琉璃河濕地公園設計方案    216

11.4.2     北京房山區琉璃河濕地公園投融資方案 217

11.5 「綠水青山」的生態可持續性與經濟可持續性    222

11.5.1     愛飛客生態小鎮的「綠水青山」設計方案    223

11.5.2     愛飛客生態小鎮的「綠水青山」建設工程實施方案   225

11.6 結語226

綠水青山的經濟學      227

12.1 為甚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28

12.2 綠水青山的經濟學原理     230

12.2.1     自然資本      230

12.2.2     生態補償      231

12.2.3     綠色GDP       232

12.3 綠水青山如何成為金山銀山? 233

12.4 綠水青山與綠色發展  237

「綠水青山」與「五水共治」的實踐經驗    241

13.1 浙江省「綠水青山」的實踐經驗     242

13.1.1     浙江省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做法     243

13.1.2     浙江省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經驗與存在問題 249

13.1.3     浙江省生態文明建設下一階段建設重點工作 250

13.2 浙江省「五水共治」的工作情況     252

13.2.1     主要做法      252

13.2.2     主要成效      257

13.2.3     浙江「五水共治」的思考  261

湖州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先行區 263

14.1 湖州的生態文明建設  265

14.1.1     湖州是習近平總書記「兩山」重要思想的誕生地       265

14.1.2     湖州是中國美麗鄉村的發源地 266

14.1.3     湖州是「生態+」綠色發展的先行地      266

14.1.4     湖州是太湖流域的生態涵養地 267

14.1.5     湖州是全國首個地市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267

14.2 湖州生態文明建設的做法和成效     267

14.2.1     走出了城鄉一體的新路子  268

14.2.2     探索了綠色發展的新模式  268

14.2.3     構建了「三位一體」的新體系 271

14.2.4     打造了生態環境的新優勢  271

14.2.5     營造了全民參與的新氛圍  272

14.3 湖州生態文明建設的下一步安排     273

14.3.1     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做好戰略部署 273

14.3.2     打通「兩山」轉化的有效路徑,抓好綠色發展    273

14.3.3     提升生態產品供給水平和保障能力,建好「綠水青山」   273

14.3.4     創新生態價值實現的體制機制,加強制度保障    274

14.3.5     打造綠色惠民共建共享品牌,促進全民參與 274